技术演讲准备指南(第一部分):动机
December 26, 2018
有时有人会问我,如何为一场演讲做准备。对于每位演讲者来说,答案都很个人化。我只是分享对我有效的方法。
这是一个系列文章的第一篇,我会详细介绍我准备技术演讲的全过程——从构思主题到正式演讲当天:
- 技术演讲准备指南(第一部分):动机(本文)
- 技术演讲准备指南(第二部分):内容、意义与方法
- 技术演讲准备指南(第三部分):内容组织
- 未完待续
本文只聚焦于第一步:我为什么以及如何选择演讲主题。 这部分实用技巧不多,但或许能帮你思考一些关键问题。
是什么激励你去做一场演讲?
也许做演讲是你当前工作的一部分。也许你希望在行业内获得更多认可,以便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获得加薪。也许你只是想让更多人关注你的兴趣或项目。
我们把这些称为外部动机。它们关乎他人如何看待你和你的工作。但如果你已经拥有了所有想要的尊重和金钱,你还会选择做演讲吗?为什么?
也许你觉得教别人很有成就感。也许你喜欢学习,而演讲正好是一个深入钻研的好借口。也许你想引发或改变某个话题的讨论。也许你想放大或批判某个观点。
这些内部动机并不是对职业认可等其他欲望的替代品。这些事情本身对你有内在价值。每个人的内部动机都不同。意识到自己的动机很有帮助,有时甚至能追溯到童年。
比如,我的动机是:
-
我喜欢分享激励我的想法。 有些想法会彻底改变我的思维方式,为我打开许多从未注意到的大门。但独自站在这些门后会很孤单。我希望别人也能进来,这样他们还能带我发现更多有趣的门。对我来说,演讲是收集、整理、放大我认为有趣想法的方式。(小时候我会为暗恋对象做混音带,尽管他们对我的音乐品味毫无兴趣。现在我做演讲!生活总会找到出路。)
-
我喜欢用更简单的方式重新解释事物。 当我理解某个想法时,会有种非常愉快的感觉——比吃甜食还棒。但学习对我来说并不容易。所以当我终于“明白”了某件事,我就想把这种感觉分享给还在苦苦挣扎的人。我会努力回忆自己“顿悟”之前的状态,帮助观众在听我演讲时也能“跨越那道坎”。(小时候我总是缠着别人问我问题,令人难以忍受。现在演讲成了我释放这股能量的更有意义的方式。)
将这两种内部动机结合起来,我为自己总结出一场令人满意的演讲公式:用更简单的方式重新解释一个激励人心的想法。
这就是我的公式。你的可能会不同——不妨思考一下!哪些演讲让你有特别的感受?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通之处?(我们将在后续文章中详细讨论演讲结构。)
做一场与你动机一致的演讲有很多好处:
-
更容易选定主题。 我的公式是“解释一个激励人心的想法,并说明为什么你应该关心它”。只要把这个公式应用到我学到的任何有趣概念上,就能提出演讲主题。只要我持续关注那些值得被更多人了解的好想法,就永远不会缺少演讲内容。当然,还有很多其他公式——找到适合你的那一个。
-
上台时没那么紧张。 演讲前30秒我会非常紧张,但一开口我就进入状态。分享激励人心想法的动力会盖过被评判或出错的恐惧。(当然,这只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成立,我们会在后续文章中讨论如何准备。)
-
更具说服力。 Sophie 说得很到位:如果你对某个话题充满热情,也能让观众产生兴趣。热情不一定要大声喧哗或手舞足蹈。即使你很平静,只要你的演讲有情感投入,观众也能感受到。(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即使听不懂歌词,也能被一首歌感染。)
还有一个原因说明你对主题真心热爱很重要。感觉自己是某个更大事物的一部分,会极大提升自信。
我的演讲不是关于我——而是关于一个想法,我只是传递者。直播和现场的成千上万观众其实不是来评判我(即使他们以为是)。他们是来体验我带来的这个想法的。我只是思想之间的桥梁。当我真正理解这一点后,演讲带来的紧张和压力大大减少了。
找到与你动机一致的公式,有助于你建立自己的表达风格。但如何找到一个具体的主题来应用这个公式呢?
在我的经验中,好的演讲往往起源于日常对话。 有人向我解释一个想法,然后我再试着讲给别人听。我会和十几个人聊这个话题,最终找到最能让人“恍然大悟”的表达方式。有时某个观点被忽视或误解,我就试着让身边的人用不同的视角去理解它。
对我来说,演讲就是把这些一对一的对话“泛化”为一对多的表达。就像是从许多现实和社交媒体对话的“应用代码”中,提炼出一个“库”。
所以如果你想做一场精彩的演讲,多和人交流是个很好的起点。
本文介绍了我用来思考演讲主题的框架。再次强调,这只是我个人的方法——演讲的类型有很多,你的看法可能完全不同。
在接下来的系列文章中,我会讲解如何准备演讲大纲、制作幻灯片、演练演讲,以及演讲当天我的一些做法。
系列下一篇:技术演讲准备指南(第二部分):内容、意义与方法。
Pay what you like